分享特輯:揭秘魚竿“大五”知識點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5-08
最近我發布了一段關于魚竿知識的分享視頻,探討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五節魚竿是否一定優于六節設計?”從觀眾們的反饋來看,許多釣友對此觀點深信不疑。甚至有釣友以溪流竿為例,認為這是對這一論斷的最佳反駁。
首先,我展示了四款價格超過千元的魚竿參數表,這些數據均來自于國內知名的三大魚竿制造商。其中一款是名倫品牌的輕量綜合竿(28偏19釣),另一款則是該品牌專為羅非魚設計的正19釣魚竿。此外還有寶飛龍和化氏兩家公司的黑坑竿(同樣為正19釣),以及化氏的一款4H至5H級別的產品。這些魚竿在5.4米長度上都采用了所謂的“軟”六節設計,而非那些網絡商家宣傳中的五節方案。那么問題來了: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制造技術不及某些淘寶賣家呢?還是說,在千元價位的魚竿中,他們依然堅持使用較為經濟實惠的24T碳布材料呢?
同時我也研究了兩款來自知名中端制造商光威和裕峰品牌的黑坑竿,并發現這兩款產品同樣選擇了六節設計而非五節。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公司的技術水平有限?難道他們不明白“大五節”能夠帶來更好的硬度嗎?顯然,這不是問題的關鍵。

我并不是說六節設計一定優于五節設計,而是反對那些在宣傳中聲稱五節魚竿更輕、更強挺的說法。實際上,五節設計更加注重握持手感和釣魚時的操作體驗,而六節則強調的是硬度。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實際使用感受與此不同,則可能是某些商家通過增大錐度來誤導消費者的結果。
調整魚竿的硬度有許多方案可供選擇:最昂貴的方法是采用更高強度級別的碳布;而成本最低且難以察覺的方式則是調大錐度,中間地帶則包括改變節數和增加碳布用量。至于哪種方式是為了打造更好的釣魚工具,哪種是為了降低成本,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
長期以來我一直想探討這個問題,但又擔心會冒犯到許多漁具商的利益。然而事實就是事實,并不會因為某些人的宣傳次數增多而成為真理。如果你對此話題感興趣的話,不妨點擊觀看我的視頻:科學釣魚的視頻。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