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養鳥學問,品讀金絲雀第一章(二)——鳥類的分類與飼養建議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7-19
探究養鳥藝術,汲取養鳥智慧。
攜手共享養鳥心得,一同探索養鳥學問。今日,我們繼續品讀由王增年先生在1999年四月創作的觀賞鳥訓育系列書籍《金絲雀》中的第一章第二部分——鳥類分類。基于它們的食物習性,籠中之鳥可大致劃分為以下幾類:
·(1)、谷食鳥類。典型的谷食鳥以雀科和文鳥科為主。文鳥科的鳥喙堅實如圓錐,無明顯峰狀。而雀科的鳥喙形態多樣,如蠟嘴雀和錫嘴雀的喙粗壯,灰雀的喙扁平且呈球形,交嘴雀的喙上下相交。由于谷食鳥類主要以種子為食,它們的盲腸可能退化或消失。
谷食鳥類因色彩鮮艷、可訓練技巧以及易于飼養和繁殖,受到養鳥愛好者的熱烈追捧。金絲雀就是這類鳥的一員,它的主食是小米和谷物,有時會配以其他飼料。金絲雀作為國內外廣受歡迎的籠中寵物之一,由于可以人工繁育,更是珍貴的存在。它以其絢麗的羽毛和動聽的歌聲贏得了養鳥者們的喜愛,且因其品種豐富,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人工繁育鳥類。
·(2)、蟲食鳥類。這類鳥種眾多,大多數擁有華麗的羽毛、優美的姿態和悅耳的鳴聲,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它們的食物多樣,覓食方式復雜,對環境要求較高,人工飼養和繁殖較為困難。而且,許多蟲食鳥是農林的重要益鳥,因此應盡量減少飼養。
蟲食鳥類的喙形各異,有寬闊而尖銳的,如卷尾和雞;有細長如針狀的,如山雀和鶯;還有彎曲如鉤的,如玄鸚鵡;甚至有鑿狀的,如啄木鳥。傳統飼養的蟲食鳥種類包括點頦(紅點、藍點頦)和山雀。
蟲食鳥類主要為野生鳥類,由于它們依賴活體昆蟲作為食物來源,因此籠養并不容易,即使是捕捉后也難以存活。因此,我們不建議飼養野生鳥類,更不應從自然環境中捕捉蟲食鳥,這樣不利于生態平衡的維護和種群保護。蟲食鳥類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種昆蟲如蝗蟲、甲殼蟲、蛾類,以及浮游生物如小魚蝦等。

·(3)、雜食鳥類。這類鳥的食性較為廣泛,有的以植物種子為主但也會少量攝取昆蟲,有的則主要吃昆蟲但也兼顧種子,還有一些主食果實和種子。它們的喙通常較長且微彎,嘴峰明顯;或者上喙彎曲如鷹嘴,但較為豐滿。籠養中的太平鳥、畫眉、百靈、八哥、鸚鵡等均屬此類。
雜食鳥類中既有野生種類,也有經過人為馴化成為籠鳥的品種,但通常在籠中繁殖較為困難。這是值得科研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為何進入籠中后難以存活或繁殖?
·(4)、肉食鳥類。肉食鳥類還可細分為食肉和食獸兩類,它們的喙大多大而尖銳,前端常有缺口,如鷹、隼、鷺等。
當然,根據鳥的功能分類,還有其他類型:
·觀賞型鳥:通常成對飼養,如白文鳥、灰文鳥和虎皮鸚鵡;
·鳴唱型鳥:主要為了欣賞其歌唱,如畫眉、百靈、點頦和山雀等;
·表演型鳥:可訓練一些表演技巧,如叼錢、開玩具箱等,如黃雀和金絲雀。
根據遷徙特性,鳥類還可以分為以下六類:
·留鳥:全年生活在同一地區的鳥,如麻雀、灰喜鵲、山雞(雉)、大山雀等;
·夏候鳥:夏季在此繁殖后冬季離開的鳥,如家燕、杜鵑和黃雀等;
·冬候鳥:在北方繁殖,冬季遷往南方越冬的鳥,如天鵝、白鶴和野鴨等;
·旅鳥:以居住地為中心,在居住地南北兩端生活的鳥,以及途經此地的所有候鳥,如燕雀、交嘴雀和灰頭鹀等;
·漂鳥:留鳥中在山地和平原間自由遷徙的鳥,如貓頭鷹和山雞(雉);
·人工繁育鳥:家庭飼養用于觀賞、繁殖并可帶來經濟收益的鳥,通常羽毛鮮艷且鳴聲動聽,如金絲雀、文鳥、牡丹鸚鵡和珍珠鳥等。
以上就是對鳥類的基本分類介紹,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請點贊支持,并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更新內容。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