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美食使者的心愿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1-23
誰說美食家都是成年人?16歲的徐心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的真諦。她不僅游覽過10多個國家,還能親手制作出精美的甜品,并夢想著將蘇州的美食推廣到全世界。
在她的引領下,蘇州中學成立了名為“饌玉”的美食社團,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團體因其對美食的獨特見解和豐富多彩的嘗鮮活動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每到社團活動時,國際學生們總是垂涎三尺,期待著品嘗各種美味佳肴。
說起成立這個社團的原因,徐心怡回憶起了兩年前備戰中考的那個冬天。“每晚五六點饑腸轆轆地走回家的路上,總能看到一家米糕店透出的燈光。雖然店面不大,但那暖暖的香和溫馨的光束總是讓我感到一絲愉悅。”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她意識到:食物能夠帶給人情感上的慰藉。
徐心怡不僅熱愛美食,還喜歡閱讀和旅行。高中時開始讀梁實秋和汪曾祺的小品文,對美食的獨特見解深深吸引了她。“每當品嘗到驚艷味蕾的佳肴,我都會嘗試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來,并給雜志投稿。”她說,“當我的名字出現在銅版紙上時,我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小美食家。”
一次去奧地利的經歷讓她萌生了傳播蘇州美食的想法。在那里的書店里,她發現奧地利的食物食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制成精美的畫冊,成為該國的一張名片。“這讓我想到中國和我們蘇州的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心怡說。
中西合璧的蘇式下午茶吸引了眾多外國學生的目光。去年十月初,徐心怡組織了“饌玉”美食社首次活動,她將各種蘇州傳統小吃擺放在英式的三層架子上。“我們還特意從街邊小攤打包烏米飯,并裝飾以糖粒作為點綴。”她說,“這種方式讓外國學生對這些食物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們定期舉辦美食節,展示各式各樣的招牌菜和特色甜點。此外,社團成員們還會整理并翻譯成英文版的食譜。“我暑假去哈佛參觀時曾與他們交流過這一想法,他們都表示非常感興趣。”心怡說。
徐心怡希望通過美食來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并把蘇州推薦給世界。“我們社團制作了一些以美食為主題的明信片,在紅十字會活動期間義賣所得款項用于捐贈有需要的組織。”她認為,美食不僅是色香味上的享受,更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
目前心怡正在備戰SAT出國考試,計劃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營養學專業。“我想成為一名營養學導師或咨詢顧問,幫助更多人吃得美味和健康。”她說,“這將是我實現夢想的新起點。”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