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一天,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裘錫圭,收到一封信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5-09
1997年的一天,裘錫圭教授,復旦大學古文字研究專家,收到一封意想不到的信件。寫信人蔡偉,一位地攤小販,對裘教授之前文章中關于“佐子”的解讀提出不同看法,并給出詳實的文獻支持。起初,裘教授并未特別留意,但隨著深入閱讀,他對來信者的見解深感敬佩。他們開始頻繁通信交流,裘錫圭了解到蔡偉對古文字的深厚熱愛和獨特才華。 蔡偉生于1972年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幼癡迷于古文字研究,《說文解字》等在他眼中是寶藏而非難解之謎。他的閱讀量極大,很多書籍都是在圖書館抄錄的。然而,過度專注于古籍導致他高考失利,只能進入社會工作。在工廠打工之余,他依然醉心于書本,最終成為雪糕攤販,卻依舊沉浸于古籍世界。 蔡偉無意間讀到裘教授的文章,對“佐子”一詞有不同理解。他決定勇敢地給裘教授寫信分享自己的見解。他們的通信交流加深了彼此的友誼,也改變了蔡偉的生活軌跡。當妻子病重時,他不得不中斷研究,全心工作以維持家庭。 裘教授得知蔡偉的情況后,推薦他參與《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編撰項目,作為臨時工作者。他的專業能力得到專家們的高度評價。一年后,盡管面臨就業壓力,但教育部門破格允許蔡偉參加復旦大學博士生考試。38歲的他,憑借高中學歷成為裘錫圭的學生。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蔡偉既要深化古文字研究,又要補習其他基礎知識,挑戰重重,但他堅韌不拔,六年后順利畢業。貴州安順學院因其事跡聘請他為古文字研究的博士生導師。從三輪車夫到學術專家,蔡偉的故事激勵人心,他對古文字的熱情始終如一。 參考信息:人民日報對他的勵志故事進行了報道。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