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特色小吃大盤點:18道必嘗美食攻略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7-19
探尋江蘇鎮江的美食盛宴:
1. 首先推薦的是水晶肴肉。作為鎮江三大怪之一,這道菜肴以豬蹄髈為原料,經過硝水腌制后壓制成晶瑩剔透的肉凍,其紋理如同琥珀一般,搭配姜絲和鎮江香醋食用,肥而不膩,口感極佳。

2. 接下來是鎮江醋排。排骨先炸后燉,融入鎮江香醋的獨特風味,酸甜適中,肉質酥爛可口。
3. 第三道美食為鍋蓋面。同樣作為鎮江三大怪之一,面條是用粗毛竹制成的,入鍋時小鍋蓋漂浮在湯中,面條筋道耐嚼,搭配醬油湯底和多樣的澆頭,被譽為“江南第一面”。
4. 第四道是蟹黃湯包。以死發面制皮,32道褶包裹著蟹肉、蟹黃和皮湯凍,皮薄透亮如燈籠,需先開窗后吮湯,蟹鮮與肉香交融,傳承了百年的制作工藝。
5. 第五道是百花酒燜肉。選用鎮江特產的百花酒來燉五花肉,肉質酥爛如泥,酒香滲透肌理,色澤紅亮,甜咸交織,是宴春酒樓中的經典名菜。
6. 第六道美食為長江三鮮(刀魚、河豚、鰣魚)。清明前后最為鮮美,刀魚肉質細膩,河豚無刺鮮嫩,鰣魚脂香濃郁,清蒸或白灼都能凸顯江鮮本味,被譽為“三鮮甲天下”。
7. 第七道是桂花糖芋苗。將芋頭蒸熟去皮,與紅糖、藕粉同熬,湯汁濃稠如琥珀,撒上糖桂花,軟糯香甜,是秋冬暖胃的佳品。
8. 第八道美食為糖油粑粑。糯米粉制成的餅經過油炸后裹上紅糖糖漿,外脆內糯,甜而不膩,是街頭巷尾常見的傳統小吃。
9. 第九道是麻油馓子。用小磨麻油炸制細面,酥脆如響鈴,可干嚼、水煮或入菜,配茶或糖湯皆宜,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10. 第十道美食為京江臍。這種烘烤糕點形似肚臍,表層芝麻香酥,內里咸甜交織,外脆內軟,是舊時學子趕考必備的干糧。
11. 第十一道是東鄉羊肉。以當地山羊肉紅燒或白煮,肉質細嫩無膻,搭配蘿卜或粉絲,湯汁濃郁,是冬季滋補的首選。

12. 第十二道是鴨血粉絲湯。鴨血、鴨雜與粉絲同煮,湯頭鮮香,佐以香菜和辣油,市井煙火氣十足,在鎮江街巷中隨處可見。

13. 第十三道是拆燴鰱魚頭。鰱魚頭去骨拆肉后與火腿、筍片燴制,湯汁乳白如奶,魚肉滑嫩,被譽為“魚中之王”。
14. 第十四道美食為鎮江素火腿。豆腐皮卷制蒸制而成,形似火腿,咸香緊實,可涼拌、炒菜或直接切片,深受素食者的喜愛。
15. 第十五道是茅西臭干。臭豆腐干油炸至金黃,外脆里嫩,蘸甜辣醬或蒜泥,臭味與香味交織,越嚼越香。
16. 第十六道是秧草包子。將本地野菜秧草切碎拌肉丁,清香解膩,包子皮暄軟,餡心碧綠,農家風味濃郁。
17. 第十七道是煎山芋糕。紅薯蒸熟搗泥后加糯米粉煎制,外焦里糯,甜香四溢,是鄉間灶臺常見的家常點心。
18. 最后是鎮江香干。黃豆精制而成,質地柔韌,豆香濃郁,可涼拌、炒制或入火鍋,搭配肴肉堪稱一絕。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