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5年家庭財務規劃:房產、投資與生活成本考量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4-08-17
展望未來3-5年的藍圖
家里曾擁有三處房產,2018年在市場高點售出一套,那時聽說它即將被改建成新區。然而,經濟形勢變化后,政府財政緊張,計劃隨之擱淺,房價也有所下滑。目前家中還有兩處房產,其中一處正在進行翻新,打算裝修完畢后出售。我個人傾向于避免持有過多的固定資產。
我的伴侶家則有兩套住所:一套寬敞的150平米住宅,地處優質學區,目前由他的父母居住;另一套是爺爺奶奶的居所,暫時不考慮出售。
我父母在退休前的年收入在30萬至50萬之間,現退休后他們每年靠養老金也能維持20多萬的生活費用。沒有房貸負擔的他們追求生活品質,但消費觀念理性。目前家庭的流動資金接近500萬,珠寶首飾的具體價值尚未統計。
伴侶家中的爺爺奶奶曾是體制內人員,每月領取約1.6萬退休金;父母還在工作,收入不菲,他們資助了150萬作為可能的購房首付。然而,至今我們仍未找到心儀的房子,加上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這筆資金已分散投資于黃金、美元和存款。我與伴侶都是高學歷背景,我在英國約克大學深造過,他則就讀于南京大學,我們的年收入總計數十萬。
值得注意的是,租房成本相對低廉,一年的租金加水電煤氣費僅需4萬元左右。購房后,公積金提取將受限,并面臨較高的貸款利率和房價可能下跌的風險。我所在城市政策規定每月只能提取1600元公積金,且兩次提取間隔不得少于三個月。因此,我們會定期提取公積金,因為額度有限,剩余部分的年利息僅約1.5%,幾乎忽略不計。
未來,我們的策略是側重現金流,并逐步將一部分家庭資產兌換成外幣以保值和投資。關于這方面的話題,這里就不展開細說。
身邊的親朋好友很多已移居海外,雖然國外生活并非完美無缺,例如英國的公共交通費、稅費和公用事業費用不菲。在那里,一度電大約1.6元人民幣,即使不用電,也有固定費用;教育和行政服務成本高昂。不過,房屋價格卻相對合理,約克的房子只需25萬至35萬英鎊就能購得,少有高樓大廈,社會運行穩定。
面對如今房價動輒300萬到500萬的狀況,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高價真的合乎情理嗎?一套房子的百分之一就可能高達三五萬元,可以享受上百次美食,剪上千次頭發,或讓外賣員奔波數千次。然而,這些換來的僅僅是一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這似乎并不公平。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