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譜基礎知識——兩相和差異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7|發(fā)布時間:2024-11-11
色譜法是一種分離方法,利用物質在兩相中的分配系數(shù)的微小差異進行分離,當兩相做相對移動時,使被測物質在兩相之間進行多次分配,從而產生很大的效果,使各組分分離,以達到分離分析及測定一些物理化學常數(shù)的目的。
理解色譜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有兩相,二是要有差異。兩相包括固定相和流動相,具體到氣相色譜:固定相就是色譜柱(column),流動相就是氣體或者稱為載氣(carriergas )。差異就是指分配系數(shù)的差異。
氣相色譜法的定義是用氣體作為流動相的色譜法。根據固定相的狀態(tài)不同,氣相色譜可以分為氣固色譜(GSC)和氣液色譜(GLC)兩種類型。
氣固色譜可用活性炭、硅膠、分子篩、高分子多孔小球等作為固定相,主要用于分離一些永久性的氣體和低沸點的化合物。吸附-脫附是其分離原理。
氣液色譜則多用固定液涂漬在惰性載體上作為固定相,一般用于高沸點的有機化合物,蒸汽壓低(在450℃以下有1.5KPa-10KPa的蒸汽壓)且熱穩(wěn)定性好的有機化合物作為固定液。溶解-揮發(fā)是其分離原理。由于氣液色譜可供選擇的固定液種類很多,容易得到好的選擇性,所以氣液色譜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