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眼中的書法真諦:掌握這兩點常識就能看得更深!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7-21
如何才能真正看懂“書法”?專家:你需要具備這2點常識!
很多人以為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得好看一點么?只要按自己的審美,把字寫好看就叫好書法;甚至還有有些人認為,只要把楷書寫好,其他的書體就可以不用學了;
其實書法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從書體的歷史源流上講,就紛繁復雜,篆書從甲骨文、金文推演而來,隸書從簡牘書法而來,而大草有來自于章草,楷書來自于隸書,關于這一點,很多書法初學者就沒有搞明白。
現在書法界有很多展覽,這些展覽有著很多的弊病,比如內容空洞,盲目追求形式感,炫技而忽略書法本質來討好評委等等方面,但是也是當代書法變革的一個過程,沒有這個過程,是很難破繭成蝶的。
但是對于一般民眾來講,這些“展覽”的作品,或者是非楷書作品,都基本可以歸納為“丑書”一類,這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現實當中“美盲”很多,這也是很多人看不懂書法的一個重要原因!
單純從楷書而言,就有很多的分類,大體上可以分為晉楷、魏碑、唐楷,而一般民眾心中的楷書多半指的是唐楷,因為唐楷是普通民眾,見得最多,用得也最多的一種書體。基于此,大部分人的審美一般只停留在了這個層面。
晉楷與魏碑和唐楷是三種不同的筆法體系,一搨直下、方折鋪毫而以提按為主的用筆方法。但是一般民眾是看不懂這些用筆技巧的,只是通過一種淺層次審美中的“平行”、“相等”、“對稱”的審美標準去審視,這是一般民眾的審美意趣。
而書法當中的“以斜取正”、“空間對比”等等的哲學矛盾沖突,沒有一定的審美高度是很難欣賞的。

所以要想欣賞書法應該具備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理論體系,一個原則是技術體系。
理論體系是指要對于不同書體的流變,以及歷代書法理論家的著名理論,不同時期代的書家特點,以及書法作品的含義和內在表達,等等諸多方面,由應該有著較為深入的思考。

若是沒有這些思考,對于歷代書家風格不了解,對于書體的流變不了解,對于歷代書論不了解,就去盲目依據個人喜好去斷定一件書法作品的優劣,顯然失之于愚妄。
央美教授邱振中先生,將這些書法理論體系編輯成了一部專著,叫做《書法》,這部書總計50萬字,系統而完備地介紹了中國書法的理論體系。
另外的一個原則就是技術層面。
從技術層面去欣賞一件書法作品,你需要對不同書體,以及不同書家的用筆方法有著深入的臨摹和學習,魏晉時期為何是“一搨直下”和“篆籀絞轉”用筆?唐代為何建立了以“方折鋪毫”為主的楷書體系?元代趙子昂又是如何復古的?明清的書法技法又呈現了哪種風貌?
邱振中先生將歷代名家的法帖中所涉及的技法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總結出了167個練習,來幫助你訓練書法的技法問題。
邱教授用了45萬字,以及詳細的配圖解釋了如何完成這些技法訓練,包含了不同時期的筆法,不同書體的筆法和結構原則,毛筆如何擺動,不同時代的字形是如何變化的?以及作品的章法和動力組成等等元素。
這部著作叫做《中國書法:167個練習》,這本書是幫助你建立技術體系的一本絕佳著作。
這兩本書,《書法》解決了你的書法理論問題,《中國書法:167個練習》解決了你的技法問題,看懂了這兩本書,你在書法上,就不再是小白了!
欲購此書,請點擊下面惠購: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