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游客在上海嘗北京烤鴨鬧烏龍,誤會蒸籠紙是食物引發笑談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1-01
12月13日,一名來自韓國的女性游客來到上海探索中國的地道美味。她特別點了一份北京烤鴨,但品嘗后卻感到十分失望,并且疑惑地詢問其他人:“難道中國人真的會吃這種東西嗎?”然而,當她身旁的人發現她的盤子里其實是蒸籠紙而非真正的食物時,這場誤會才得以澄清。
那天晚上,這位女士與朋友們一起前往一家上海的餐廳,目標明確:品嘗北京烤鴨。 點菜和上菜的過程都很順利,但她拿起筷子夾起一片所謂的“鴨皮”,用薄餅卷著吃了起來,并低聲抱怨:“這……這也太一般了吧?傳說中的美味北京烤鴨難道就是這個味道?” 她覺得這片所謂鴨皮不僅不夠脆,口感也相當奇怪。
她的朋友們嘗試了幾口后雖未開口評論,但表情卻顯得有些微妙。這時,鄰桌的一位上海本地阿姨注意到了情況不對勁,她仔細看了看韓國女性盤中的物品,然后用不太流利的韓語提醒道:“那個…不是鴨皮…”
這位韓國女士頓時愣住了,困惑地看向那位阿姨,并且重新審視自己手中的“鴨皮”。 她指著薄餅下面的一層紙張解釋說:“這是防粘的蒸籠紙……并不是用來吃的。” 原來,在制作烤鴨時餐廳會墊上一層透明的蒸籠紙防止食物黏連,而這層紙在沒有仔細辨別的條件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烤鴨的一部分。
韓國女士恍然大悟后臉紅得比北京烤鴨還要鮮艷。她尷尬地笑了笑,連忙放下筷子,向周圍的人道歉說“對不起”。她的朋友們也跟著表達了歉意。雖然這一場小誤會讓氣氛有些凝固,但她們還是繼續享受起了其他美味佳肴。
這個小插曲后來被大家傳為笑談,成為了她們上海之旅中的一段難忘經歷。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畢竟誰在異國他鄉的時候沒有鬧過笑話呢?類似的文化差異帶來的尷尬時刻,在旅行中其實很常見。只要彼此之間能夠多一些理解和寬容,這些小插曲反而會成為旅途中的寶貴回憶。
對于這位韓國女士來說,這段經歷既好笑又帶有些許羞澀,成為了她記憶中最特別的上海美食體驗之一。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