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龍跟馬未都上節目,主持人問馬未都成龍收藏的東西價值幾個億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1-24
成龍成名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可以憑借一部電影獲得200多萬的片酬。然而,他在事業起步階段更多地將收入用于購買豪車和名表,并未涉足收藏領域。
直到后來才在蔡瀾等人的建議下開始關注收藏品市場。起初,成龍對各種物品來者不拒,但結果卻發現所收集的多為無價值之物。后來,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他轉向了玉器收藏,然而一次高價購入假玉的經歷讓他一度放棄了這一愛好。
直到幾年后,他再次燃起了收藏的熱情,并頻繁光顧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其中就包括一個令他心動的清朝八旗子弟專用蟈蟈罐。雖然當時他對這件物品的實際價值并不了解,但憑借直覺購買了它。
成龍與馬未都相識頗具戲劇性:一次偶然的機會,成龍在健身房遇見了正在那里鍛煉的馬未都,并主動上前攀談。兩人由此建立了初步聯系。
隨著時間推移,兩人的關系更加密切。成龍自豪地向馬未都說:“雖然你在收藏界聲名顯赫,但我的藏品數量肯定比你多。”事實上,成龍在北京購買了六套四合院,其中有五套用于存放他的珍貴藏品,涵蓋了從蛐蛐罐到清朝婦女飾品等各式各樣的物件。
面對成龍的炫耀,馬未都回應道:“收藏是一門學問,我雖然只受過小學四年級教育,但我所擁有的每件物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鑒定的精品。”作為國內頂尖收藏家之一,馬未都在2007年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觀復”,旨在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除了在國內淘寶之外,馬未都還經常前往海外進行文物考察。憑借其卓越的眼力與豐富經驗,他在國際拍賣會上享有盛譽,不僅為買家提供專業咨詢,也借此機會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
不僅如此,他還利用這些機會尋找有價值的“漏網之魚”,即那些被低估或未受重視的珍貴物品。例如,在一次歐洲旅行中,馬未都偶然發現了一件看似普通的青花瓷瓶,實則為清代文物。面對外國老板高昂的價格要求,他巧妙地以低廉價格將其收入囊中。
可以說,收藏不僅是個人興趣愛好,更是一種職業追求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的事業。正如馬未都所言:“越早涉足這一領域,就越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通過早期的投資和積累,許多藏家最終實現了財富的增長和個人價值的提升。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