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頭的源起與江蘇揚州的美味故事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6-18
### **歷史與典故**
傳說隋煬帝下揚州時,御廚以揚州名景“葵花崗”為靈感,創制“葵花斬肉”。唐代韋陟的家廚改良后,因形似獅子鬃毛,改名“獅子頭”。清朝被列為宮廷菜,現為國宴經典,象征團圓富貴。

### **傳統做法**
選材:豬肉肥瘦比例3:7或4:6(五花肉最佳),手工細切粗斬,保留顆粒感。輔料:馬蹄(荸薺)、冬筍、蟹粉(蟹黃/蟹肉)等增加口感。

調味:蔥姜水、料酒、鹽、糖、醬油、淀粉、蛋清,攪拌至起膠,摔打上勁。成型:手掌沾水,搓成拳頭大小的肉丸,表面略粗糙仿“獅頭鬃毛”。
烹飪:清燉:肉丸輕炸定型后,墊白菜葉,加高湯慢燉2小時,肉質酥軟。紅燒:煎至金黃,加醬油、糖、料酒燒制,色澤紅亮。
### **經典變種**
蟹粉獅子頭:拌入蟹黃蟹肉,鮮味升級,常見于秋冬季。清燉獅子頭:湯色清澈,肉質松軟,入口即化。紅燒獅子頭:濃油赤醬,搭配鹵蛋、青菜更入味。
### **搭配與吃法**
配菜:青菜、白菜、冬筍、香菇,平衡油膩。主食:配米飯、饅頭,或置于砂鍋中保溫食用。場合:宴客主菜、節慶餐桌,寓意團圓美滿。
### **技巧與貼士**
防散:肉餡充分攪拌上勁,油炸或煎制定型后再燉。火候:清燉需小火慢煨,避免沸騰導致肉丸松散。減膩:加入馬蹄、蓮藕等脆爽食材,豐富口感層次。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