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靠美食翻紅了!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7-18
千年建州藏百味!這座閩北小城靠“吃”出圈,游客:根本停不下來!#南平古城# #福建閩北美食# #南平古城#
提起福建美食,很多人想到的是沙縣小吃、廈門海鮮,但最近,一座低調的閩北古城突然火了!建甌——古稱“建州”,曾是福建歷史上的文化中心,如今卻以“一城百味”的美食IP強勢出圈。游客們紛紛曬出“吃到扶墻”的打卡照,直呼:“這里簡直是吃貨的天堂!”
【千年古城,靠“吃”翻紅】
建甌,福建南平下轄的縣級市,歷史上曾是“建州”的治所,文化底蘊深厚。但長期以來,它的知名度遠不如福州、廈門,甚至被隔壁的武夷山搶走了旅游風頭。
然而,最近半年,建甌卻因美食頻頻登上熱搜。社交平臺上,“建甌光餅”“建甌板鴨”等話題閱讀量破億,不少美食博主專程前來探店,甚至有人打趣:“建甌人是不是從早到晚都在研究怎么吃?”
當地文旅局趁勢推出“食全酒美·千年建州”推廣計劃,把建甌500多種特色美食打包成“一城百味”概念,成功吸引大批吃貨前來打卡。
【一城百味,哪些必吃?】
建甌美食融合了閩北山區特色和中原飲食文化,既有傳承千年的古早味,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菜。
1. 非遺級美味:建甌板鴨
建甌板鴨是福建省級非遺,選用本地土鴨,經過鹽腌、煙熏、日曬等多道工序制成。肉質緊實,煙熏香濃郁,不少游客吃完直接打包帶走,甚至有人專門網購解饞。
2. 光餅:戚繼光的“軍糧”
建甌光餅相傳是戚繼光抗倭時的軍糧,分甜咸兩種。最地道的吃法是夾上熏肉或酸菜,外酥里嫩,一口下去滿嘴留香。如今,它已成為建甌的“街頭王者”,幾乎每條老街都能找到光餅攤。
3. 納底湯:思鄉的味道
這道菜名字古怪,卻是建甌游子最懷念的家鄉味。用豬肉末和地瓜粉搓成小粒,再加入香菇、豬油渣熬煮,口感滑糯,鮮香撲鼻。當地人笑稱:“沒喝過納底湯,等于沒來過建甌。”
4. 隱藏款美食:雞茸、芋餃、糯米大腸
雞茸:雖叫“雞茸”,其實是豬肉和蛋花做的羹湯,細膩鮮美,曾是古代建州宴客的招牌菜。
- 芋餃:外皮用芋頭和木薯粉制成,包裹筍干肉餡,Q彈有嚼勁,是閩北特有的吃法。
- 糯米大腸:豬腸塞入糯米蒸熟,再切片煎至金黃,外脆里糯,夜市必點!
【美食+旅游,建甌做對了什么?】
建甌的“出圈”并非偶然,而是精準抓住了當下文旅消費的新趨勢:
1. 用“古早味”打造差異化
相比沙縣小吃的平民化,建甌主打“千年建州”文化牌,讓美食有了歷史厚重感。比如光餅、板鴨,都被賦予歷史故事,讓游客吃的不只是味道,還有文化。
2. 聚焦“爆款單品”,避免貪多嚼不爛
雖然建甌有500多種美食,但推廣時重點突出板鴨、光餅、納底湯等核心產品,讓游客記住“必吃清單”,而不是被信息淹沒。
3. 打造沉浸式體驗
當地規劃了“美食街區”,比如管葡街的早餐豆漿粉、鼓樓后巷的光餅攤,讓游客邊走邊吃,感受市井煙火氣。此外,還結合“烏飯節”“弓魚宴”等民俗活動,讓美食體驗更有儀式感。
【未來挑戰:如何讓熱度持續?】
盡管建甌美食成功出圈,但要長期留住游客,還需解決幾個問題:
1. 口味適應:閩北菜偏咸,部分游客可能吃不慣,需推出改良版或搭配解膩小菜。
2. 交通配套:建甌目前沒有高鐵直達,自駕或大巴仍是主要方式,便利性待提升。
3. 產業鏈延伸:能否像柳州螺螄粉一樣,把板鴨、光餅做成預制菜,走向全國?

()

從“默默無聞”到“吃貨天堂”,建甌靠美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未來,如果能持續挖掘文化IP、優化旅游體驗,這座千年古城或許能成為福建文旅的新名片!
(互動話題)
你去過建甌嗎?最想吃哪種美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吃貨體驗”!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