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45年11月份的一組珍貴老照片,拍攝于重慶路邊的一家小吃店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7-19
重慶路邊的一家小吃店,門口的大鐵鍋上熱氣騰騰的炭爐炭放得足足的。爐子右邊的小桌子上放著干凈的碗,是供客人取用的。門里有張大桌子,滿滿當當地擺著食材、作料。
門檻上邊橫著一根竹竿,兩邊用鐵絲固定著,上面掛著臘肉、新鮮素菜、干菜。為了讓客人安心享用,門口的右側還特意拉了一塊布簾子。
右下角兩個木支架上,鋪著兩籮兜供客人享用的新鮮食材。籮兜上方的墻上,還掛了個小牌匾。大一點的字是繁體字“開膛”,左邊兩個字是“大鍋”、“毛肚”。


原來,這是一家在重慶隨處可見的毛肚火鍋店。布簾子后邊的客人快吃完了,老板正在跟客人打招呼,問吃得怎樣、還需要點什么。穿著軍服的客人,從內堂往外走,這是已經用完餐的客人。

穿著學生制服的小伙子,桌子上放著小火鍋、一碗米飯、一小碗蘸料。大碗里的毛肚已經吃得差不多了。老板是個細心人,為避免小爐子燙壞桌板,特意在每個小爐子下墊一塊石板。
屋里還有等桌子的客人。這邊一個中年人帶著兒子又剛剛進門。店面不大,可生意相當紅火。早先,這種火鍋常常擺在河邊、江邊的壩子上,也叫攤子火鍋,一個大鍋中間放上木格子,叫完菜后,各自在自己就近的格子里煮刷著吃。
葷菜主要是牛的油渣、心肝腸之類,講究一點的也備牛腿肉,素菜也就是大蔥蒜苗,再加上蓮花白。壩子上吃飯的,都講究個食材的新鮮,從“開膛毛肚”、“生摳鴨腸”這些菜名,就可見一斑。
聽起來比較粗獷,但確確實實的新鮮。1945年11月,抗戰勝利了,重慶的大街小巷,又飄起了濃重的牛油夾帶著麻、辣、香的氣息,滿滿的人間煙火氣又回到了千家萬戶。

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