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同市古街區仁和居: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復興之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7-18
重游大同市恢復古街區示范街之一“仁和居”,讓人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
耿彥波離開后,繼任者繼續他的規劃理念,力求將古城修復工程推向新的高度。然而,相較于耿彥波在任時所展現出的歷史保護意識和文化敏感性,后續的工作似乎缺乏創新精神,導致古城風貌在不同階段呈現出鮮明對比。東南西角的古街區恢復較好,如鼓樓東西街、縣樓街等,盡管有許多新建的仿古建筑,但仍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韻味與新穎元素,成為游客們游覽時的主要目的地。
大同古城東北部同樣計劃復原歷史街區,旨在讓人們體驗古代生活氣息和人文風貌。
這一區域主要包含代王府及其附近的兩個街區:柴市角街和緊鄰北城墻的“仁和坊”,后者目前被重新命名為“仁和美”。其中,“仁和美”是以四合院為住宅形式的新社區,類似現代的住宅小區,并設有物業管理。

昨日有幸探訪了這片正在變化中的區域。
對于我而言,這條街——仁和美——承載著許多回憶。每到中秋節,母親會帶著我們去這里打月餅;同時,在雁北工作期間,這條路也是通往行署大院的必經之路。
“仁和美”這個名字給人以親切的感覺,“仁和”意味著人與人間互敬和諧,確實是一種美的境界。這條街雖不長,卻因美好的名字而聞名,從北巷口至24校僅約兩百米左右。現在它被重新命名為仁和美社區。
在這條小街道上,不僅有怡清泉澡堂、錢局巷、草帽巷等歷史地標,還有雁北電影公司、成衣店、鑲牙館、理發館、小飯店、麻將館以及24校門前的自由農貿市場。城隍廟位于街尾的北邊,過去是大同市蔬菜公司的標桿示范單位。

沿街分布著雁北電視臺、文工團、晉劇團、幼兒師范和電業局等單位。


如今這些地方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中的住宅小區。整個區域從南至代王府后墻,向北延伸到北城墻,并向東到達古城環城路,西邊則緊鄰大北街。這片新開發的社區名為“仁和居”,其房屋全部為四合院形式。
盡管這里被稱為歷史街區,實際上更像是住宅小區。我們注意到不少車牌來自北京、河北及太原等地,顯示出入住居民多為外地富人,本地人卻鮮有機會購買此處房產。由于住戶稀少,整個社區顯得空曠而缺乏活力,預計數十年后才能形成真正的“人間煙火”。

聲稱要恢復歷史街區實則是利用房地產策略,天價的四合院能否吸引足夠多的外地富戶入住尚存疑問。
大同古城應作為旅游資源而非高端住宅區發展。面對城市人口減少和經濟疲軟的情況,將寶貴的城市資源用于建造豪宅并非振興旅游業和地方經濟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