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朱橋鄉:真正的江南水鄉風光無限好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7-25
今天想分享一下我的家鄉——宣城市朱橋鄉。這里被譽為真正的江南水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里的水面積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
朱橋鄉總面積包括南漪湖水面達67平方公里,在兩千年來未經歷行政區劃調整合并的情況下,它在宣州區鄉鎮中的面積排名相對靠后。境內除了北山河以北地區以外無明顯山脈,東臨被譽為皖南地區第一大湖的南漪湖,北面隔北山河與北山接壤,西邊與水陽江及養賢鄉相鄰,南部則通過五星河與五星鄉相連,東南方向隔著雙橋河與沈村鎮相望。


早在西漢之前,這里還是古丹陽湖的一部分。隨著歷史變遷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先民們為了生存和發展,開始進行圍埂造田的活動,以此來抵御梅雨季節帶來的洪水災害。由此而來的“朱橋聯圩”這一名稱便是從這種水利建設中得名,“圍圩”的概念源自于當時的音譯,指的是將多個小圩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的保護區域。
作為宣州區第二大純農業的圩區,僅次于金寶圩,這里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除了北山河以北地區外,鄉內并沒有太多工業發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于圩區內、擁有廣闊農田的青草湖農場,這里出產的“青草湖黃酒”更是聞名遐邇。
朱橋聯圩北部區域漁業資源豐富,尤其是毛蟹品種繁多,并且牛蛙、小龍蝦和河蝦等水產品也頗具特色。而南部地區則以種植稻米和冬小麥為主,當地的特產如“朱橋年糕”也是遠近聞名。
近年來,隨著對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與加強建設,包括圩堤的大規模修繕工程在內的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步推進中,這使得類似1983年及1999年的破圩事件不再重演。盡管受到人口負增長和農業主導經濟結構的影響,目前朱橋鄉大多數農村地區都是老年人口居多。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依然對朱橋鄉的未來充滿信心。這里將成為在外拼搏多年的游子們理想的歸宿地,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遠離都市喧囂、享受寧靜生活的美好家園。盡管經濟發展指標(GDP)可能不會特別突出,但對于回歸故里的人來說,它意味著心靈上的撫慰與安寧。
正如俗語所言,“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綠水”,朱橋鄉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將成為吸引人們歸來的關鍵因素之一。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