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器材常識普及——套膠之謎解析: 粘與澀的區別和適用場合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5-09
乒乓器材常識普及之——反膠的粘與澀
有一些剛接觸乒乓球或者注重技術而不關心器材的球友,對乒乓球反膠套膠的粘性和澀性一頭霧水,搞不清楚。百曉生在工作中也經常因為這個問題被不明真相的客戶質問或者找麻煩。舉個例子,一老年球友,傳統直拍左推右攻打法,推擋多,不會弧圈,要個中高檔的拍子。遂給推薦斯蒂卡紅黑碳王7.6,正手優拉雷霆48。并告知他的打法用澀性套膠省力,速度快,脆爽,他好像懂了的樣子……結果晚上九點,該客戶打來電話說我給他貼了假膠皮,質問為什么要騙他。細問之下,說晚上去試拍子,小區活動室一號大爺看了他的拍子,說新膠皮一點粘性都沒有,肯定是假的[捂臉]。于是乎百曉生給上下五千年般的解釋了十多分鐘,讓先別管粘性的事,先上臺好好打打,試試,客戶才半信半疑的掛了電話。第二天一早,客戶又來電話說:雖然不粘,但是省力,速度快,彈性大,聲音還好聽,特別好打。誤會煥然冰釋,后來還成了好朋友。

粘性套膠,以國產的狂飚,天極,729的粘套等為代表,一般采用硬質海綿搭載粘性膠面的形式,用手摸上去黏糊糊的,這類膠皮一般控制好,旋轉強,大力量下支撐力強,但是普遍彈性不大。適合于打控制,旋轉,弧圈,大力正手為主的球友作為正手使用。

澀性套膠以德國優拉,挺拔,安度,多尼克,韓國驕猛及日本蝴蝶、TSP等品牌為代表。德系澀性脆彈,速度快,通透易打透,擊球聲音響亮,日系大多韌彈穩定,一體性高。這類澀性套膠,膠面不帶粘性或者只帶微量粘性,一般搭載高彈,高活性的內能海綿,易于打透,形變大,靠膠面和海綿的一體化形變,對球形成較長時間吞吐,即我們常說的持球來產生旋轉。適合作為以快攻,撞擊為主的球友做正手,以及90%選手的反手,因為受生理結構的限制,反手沒有正手那么大的發力空間,要求套膠軟透彈,主要靠速度線路和旋轉來得分,因此反手非常適合用這類澀性套膠。

近幾年德系套膠向中式粘性套膠致敬,各品牌推出了各自的粘性套膠,以期在中國正手套膠市場斬獲一席之地。典型的有挺拔TIBHAR的K系列,優拉JOOLA的黃金探戈系列,驕猛XIOM白金V和王座OZA,這幾個型號的套膠,有機的結合了中國式粘性套膠和德國澀性套膠的特點,在加強了薄摩擦和旋轉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德國套膠的高彈,且不依賴于灌膠灌油,手感介于德國澀性套膠和中式粘性套膠之間,可作為不喜歡經常灌膠灌油的球友的正手,以及純粹不會打澀性套膠的球友作為反手使用。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