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雜談

        大同古城里和和美美興大同的文化自信樣本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fā)布時間:2025-05-09

        和和美美興大同——解碼古都大同的文化自信樣本

        山西大同,城如其名,城市的文化血脈中鐫刻著崇尚交往交流交融的基因。

        秦漢名邑、北魏京華、遼金西京、明清重鎮(zhèn),大同地處內(nèi)外長城之間,是蒙古高原進入中原的“咽喉”孔道,自古即為我國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一部大同城市史就是一部鮮活的民族交融、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史。

        大同古城里和和美美興大同的文化自信樣本

        大同古城和城市街景交相輝映。圖1

        和合匯融,美美與共。今時今日,擁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大同,以文化人、以文興城、以文拓業(yè),開和美之氣象,啟時代之光華。

        大同古城里和和美美興大同的文化自信樣本

        “華嚴寺里的遼代塑像、石經(jīng)幢,善化寺里的金代雕塑一定不要錯過。”

        華嚴廣場上,音樂教師吳艷青一邊幫人指路,一邊還不忘為游客推薦當?shù)馗骶咛厣L格迥異的著名文化景觀。

        早在2300多年前,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拉開了大同地區(qū)民族交融的序章。

        大同古城里和和美美興大同的文化自信樣本

        到了漢代,大同商貿(mào)往來、文化交流日盛,留下了昭君出塞等諸多傳說。

        此后,鮮卑人將這里定名平城,立為都城,建立北魏。他們主動擁抱融合,深度推行變革。這些措施,成為后來大唐盛世的重要基石。

        大同一度成為絲綢之路的東起點,異域胡商會聚、奇珍異寶云集,既是民族交融之地,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區(qū)域之一。

        味覺是城市的共同記憶。以美食享譽的大同,叫得響的名吃并不限于產(chǎn)自本地,無論草原美食,還是生猛海鮮,都能在這里化作代表本地風味的“招牌菜”。比如,不產(chǎn)小麥的雁北,卻將刀削面變成其最負盛名的特色名吃。

        文旅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不但為轉(zhuǎn)型中的大同提供了對歷史文化元素重新定位的路徑,更成為承載大同在長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所形成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強勁推動城市轉(zhuǎn)型升級提質(zhì)的關(guān)鍵一招。

        資源豐富的文旅產(chǎn)業(yè),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來探索。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