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美景吃美味,感受樂山蹺腳牛肉獨特魅力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5-09
我們這次出行遵循的是一種優先去感知當地美景和美食文化的態度,我們盡量用眼睛欣賞沿途的風景,也要用舌尖去品嘗各地的美味佳肴。
樂山蹺腳牛肉,是我們在四川發現的一道非常特別的當地美食,它是樂山市漢族傳統名吃,具有百年歷史和三代演變。根據中醫理論,它有很好的散寒止咳的藥膳功能,這使得它不僅是一道地方名食,而且品味和檔次都有了大幅提升。在傳統湯味的基礎上,我們又添加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現代佐料,并且加入了幾十種中藥材熬制而成的“精湯”,更趨于科學營養。樂山蹺腳牛肉已形成四大特色:湯色碧清、香味綿長、牛雜脆嫩、吃法多樣。它是樂山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樂山市的大街小巷中絕對少不了的一道美味佳肴。除了湯汁醇厚,味美鮮香之外,它還有很好的驅寒功效。外地人在樂山市吃過了蹺腳牛肉的,無不豎起大拇指贊嘆。

那么,又為什么叫做蹺腳牛肉呢?

簡要介紹
根據傳說,在上世紀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貧病交加。有位擅長中草藥、精通歧典之術的羅老中醫,懷著濟世救人之心,在樂山市蘇稽鎮河邊懸鍋烹藥,救濟過往行人。此湯不僅防病止渴,還能治一般風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間,他看到一些大戶人家把牛雜(諸如腸子、牛骨、牛肚、草肚之類)扔到河里,覺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雜撿回洗凈后,放在有中草藥的湯鍋。結果發現熬出來的湯味甚是鮮香。因味特湯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來飲者絡繹不絕,堂堂爆滿。其間沒有席位者,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就直接坐在門口的臺階上蹺著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們便形象的起了一個“蹺腳”牛肉的別稱,且流傳至今。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