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匠心獨運:武岡銅鵝粉的至味傳奇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fā)布時間:2025-04-13
武岡銅鵝粉 | 經年累月,終成佳肴
一碗武岡銅鵝粉,其味道濃郁而豐富,深深烙印著地方飲食文化的精髓,引領了無數美食愛好者的味覺探索之旅。
某天四月二十八日,杰哥在湖湘會館|湘商會館|映象瀟湘創(chuàng)始人雷曉芳董事長的帶領下,展開了一次湖南首度的湖湘風味探尋之旅,在武岡停留時,有幸品嘗到了這碗遠近聞名的非遺美食——武岡銅鵝粉。
這碗粉是由武岡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湘菜大師劉小平先生傾力打造。經過上百次的研發(fā),他將百種湯料的精髓濃縮于一碗之中,成就了這一至高無上的佳肴。
這碗武岡銅鵝粉蘊含著幾代人的辛勤與智慧。在年少時期,劉大師便隨父親參與鄉(xiāng)村宴席,那道傳統(tǒng)的武岡銅鵝粉便是其中一道美食。他父親當年烹制的鵝湯受到鄉(xiāng)親們的贊美,并深深印在他的心中。
一九八四年,年輕的劉小平在老山收復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并受傷致殘。盡管如此,他在退伍后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夢想,致力于創(chuàng)辦餐飲實體。為了傳承家族粉藝,他深入鄉(xiāng)村向民間廚師求教,并遍訪全國各地的湯粉制作技藝,歷經無數次調試與改良,最終定型了武岡銅鵝粉的獨特風味。首先,選用180天以上的本地銅鵝,并堅持文火慢燉四小時,熬煮出一鍋地道的鵝湯——只有湯味醇厚,粉才能烹制得出色。
相傳,在唐朝以前,位于保山的寺庵里有一位僧人外出化緣時,偶然間捕獲了一對野天鵝,并將其精心飼養(yǎng)在資水岸邊。后來,這些天鵝被贈送給附近的農戶飼養(yǎng),經過長期馴養(yǎng),最終形成了一種新的禽類品種——武岡銅鵝。因其喙、跖、蹼的顏色呈橙黃色或青灰色,形似黃銅或青銅,且鳴叫聲洪亮如鑼鼓聲,因此得名。武岡銅鵝肉質鮮美,回味悠長,享譽四方。
近年來,劉大師秉持著初心和匠心,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一系列以銅鵝為主題的粉品,包括鵝肝粉、銅鵝三鮮粉、招牌銅鵝粉、肥腸銅鵝粉等,每一款都是美味的代表,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武岡銅鵝粉在湖南首屆米粉大賽中大放異彩:三個小時,600碗粉全被參賽者一掃而空,并榮獲了金獎。

一碗武岡銅鵝粉不僅征服了一眾味蕾,還承載了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延續(xù)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更是一道珍貴的民間特色美食記憶。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