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銅陵大通古鎮探秘:白姜飄香,古韻時光漫步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9-19
銅陵大通古鎮之旅:夏日里的歷史與姜香交融
夏日的炎熱透過青石板的縫隙,投下馬頭墻的影子,顯得格外悠長。我漫步于銅陵大通古鎮,腳下是歷經歲月洗禮的方方正正的青石板路。回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鎮人口近10萬,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被譽為“安徽四大商埠”。長江的風帶著水汽拂過臉龐,瀾溪老街靜靜地躺在江邊,兩旁百年老宅的門半開著,理發店的轉椅蒙著灰塵,西醫診所的玻璃藥柜空空如也,只有檐下的魚干在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的咸味。在這巷弄深處,一種奇異的香氣悄無聲息地滲入——那是銅陵白姜的味道,仿佛無形的手指引導我繼續前行。
轉過街角,眼前突然出現一片金黃色的景象。竹匾層層疊疊地鋪滿了院場,白姜塊在秋日的陽光下閃耀著如碎玉般的光芒。幾位老婦人彎腰翻動著姜塊,古銅色的手臂在光影中舞動。“這姜講究‘沐浴三光’,曬透了才脆!”一位婆婆笑著解釋道。這里的白姜傳承了兩千年的香韻,塊大皮薄,汁多渣少,正是《尚書》中所記載的“九州之姜”的遺風。街邊的小鋪里,糖醋姜和醬汁姜盛在青花瓷壇中,咬上一片,辛辣后的甘甜仿佛長江水在舌尖流淌。我買下了兩罐白姜和兩罐芝麻糖。

漫步到渡口,(大馬)擺渡船正在江面上劃開金色的波浪。對岸的和悅洲靜靜地躺在江心,廢棄的洋教堂斷壁上爬滿了藤蔓,曾經“小上海”的繁華已消失在荒草中。老渡工指向江流:“看!江豚!”幾道青灰色的背脊突然出現,如同長江留下的精靈。江風猛烈地吹動衣袂,仿佛與張孝祥并肩而立,聽他講述“表里俱澄澈”的意境。
當太陽西沉時,我走進了金絲楠烏木館。千年木紋自然幻化成佛像,慈悲的眼神在幽光中閃爍。守館的老者輕撫著木紋:“佛緣如姜香,有心人自能遇見。”離開館時,我手中揣著一罐桂花姜,琥珀色的姜片浸泡在蜜里,封存了古鎮半日的時光。
離開鎮子前再次回望瀾溪老屋,炊煙正緩緩升起。一只黃狗蜷縮在姜匾旁打盹,巷口飄來了芝麻油的新香。長江波濤滾滾東去,而這座被姜香浸潤的古鎮,依然在青石板縫中孕育著人間煙火。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