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初學者該如何選用宣紙(書法宣紙選用常識)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6|發布時間:2024-08-08
在漢代,一項重大的發明改變了書寫方式——紙。隨著工藝的不斷提升,在漢末時期,書法藝術專用紙已經出現,并在魏晉之后逐漸普及,取代了傳統的竹木簡牘,成為了文房四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造紙主要依賴植物纖維,其中以竹和木為常見原料。木材中的纖維更為堅韌,制成的紙吸墨性強;而竹子的纖維較為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相對較弱。因此,我們通常將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吸收墨水效果明顯的木質纖維紙,如宣紙,其表面質感粗糙,墨跡易于擴散,書寫時常常需要添加漿料或蠟層以保持色彩沉穩;另一類則是竹質纖維紙,如毛邊紙、元書紙和棉紙,它們的吸墨性較弱,表面光滑,使墨色更加鮮艷。
宣紙源自安徽宣城周邊地區,以其出色的吸水性和沁水性而聞名,能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然而,它對書寫技巧要求較高,因此一些改良版宣紙應運而生,通過砑光、加膠或添加漿料來降低其吸墨性,以適應更廣泛的書寫需求。
毛邊紙最初用于印刷,因其優良的紙質,也常被用于練習書法。它的主要成分是竹子,顏色偏黃,質地精良,與現代學生習字簿中的機器制紙有顯著區別。元書紙與毛邊紙相似,但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
選擇宣紙時,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觀察紙張的顏色,好的紙不一定白得刺眼,過白可能意味著添加了過多的增白劑,不利于長期保存;其次,觸摸紙面,感覺光滑、細膩且厚薄均勻,有一定的阻力感;再者,抖動紙張,應感覺柔軟而有韌性,無脆裂聲;通過蘸墨測試,好的宣紙應能迅速吸收墨水,擴散均勻,墨跡邊緣清晰,層次分明。
一張好的紙是優秀作品的起點,它承載了筆尖下的情感與歲月的記憶。在書的世界里,我們遇見彼此,共同編織生活的篇章。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