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魚,一條大家伙,一不小心把它的尾巴弄斷了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4-11-23
在水中捕獲,一條體型壯碩的淡水生物,無需多言,輕輕一折,尾部便已分離。
這兩只生物是當地的品種,類似鯉魚,但體積較小,因此選擇放生。
你們是否還記得,我于六、七月間曾在這條河中探尋水底世界?那時,捕獲的多為清道夫或羅非魚。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釣魚愛好者聚集于此。今日,我重返此地,旨在觀察河水生態的變遷。
意外邂逅一只石蟹和一條小生物,盡管清道夫在外形上略顯不適,不知何故進入魚缸,折斷尾部后恐怕難以存活,只好讓它自然消亡。
這一網收獲頗豐,捕獲了一種被譽為淡水中的“黃金”的魚類,即淡水石斑魚或筍殼魚,在某些地區也被稱為土布魚。它的價格通常在每斤四五十元左右,被廣泛認為是高級的淡水品種,肉質鮮嫩可口。
先前經過的一群垂釣者熱衷于捕撈這種紅腹羅非魚,因其腹部獨特的紅色而顯得尤為獨特,在羅非魚中較為罕見。
兩只石蟹與一條鲇魚,其中一條是埃及塘鲺,或者是本土的鯰魚品種,再次遇見了清道夫和羅非魚。
清道夫最堅固的部分在于其嘴巴,然而最容易折斷的地方則是尾部。你看它張開的魚鰭如同飛機停滯空中,從網中取出頗費周折。
目前,清道夫已擴散至多個地區,不僅限于兩廣和福建,其他地方可能也已有蹤跡。它已成為一種嚴重的入侵物種,破壞魚卵、搶占資源,遇到時務必將其清除,這條就任其在路邊自生自滅吧。
在我在這條河里捕魚的過程中,除清道夫、羅非魚與筍殼魚外,尚未發現其他大型的本土魚類。
直到我遇見一位大叔,他使用粘網捕獲了大量鰱魚。他表示若能幫忙抬走,便贈送兩條給我。贈予與否并不重要,助人為樂是份內的事情。看來過去幾個月,這條河中并未有其他驚喜出現。
我微笑表示家中人口眾多,兩條可能不夠,大叔因此又慷慨地多送了三條,總共五條足夠了。
為了減少痛苦,先讓魚昏厥,接下來的步驟是去鱗、取出內臟并切塊。接著加入胡椒粉、生粉和雞蛋攪拌均勻,再撒入辣椒,油熱后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出鍋前不忘先讓波塞西和大菊品嘗是否安全。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