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客家梅州自古流傳著很多傳統美品,其中灰水粽是梅州人們當中的一道美食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4-05
廣東客家梅州地區流傳著許多傳統美食,其中灰水粽是當地非常受歡迎的一道美味。盡管粽子在各個地方都有制作,并且風味各異,但不知道大家是否嘗試過客家梅州的灰水粽呢?
灰水粽主要流行于廣西、廣東和福建一帶,尤其在端午節期間最為常見。由于其色澤金黃、晶瑩透明的特點,非常適合冷食,在炎熱的夏季可以作為一種清涼解暑的小吃,通常搭配蜂蜜、白糖或黃糖一起食用。
灰水粽也被稱為堿水粽。制作過程中首先用天然植物堿水(通過燃燒布荊草后過濾所得)將糯米浸泡至充分吸收,并呈現出淡黃色澤。接著使用葦葉包裹成尖三角形狀并綁緊,煮熟后的粽子散發出葦葉的清香,外觀飽滿且晶瑩剔透。
灰水粽中的“灰水”是指從燃燒布荊草后得到的木灰中提取出來的澄清液體,即天然堿水。利用這種堿水浸泡的糯米制作而成的粽子會呈現出微微黃色,并具有非常柔軟糯的特點。接下來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它的制作方法吧。

首先需要采集并晾干適量的布荊草,城市居民可能難以找到合適的條件來自制灰水粽,盡管市面上有人使用食用堿作為替代品,但其效果與傳統做法有很大差距。
然后將收集好的布荊草燒制成木灰,并把這些木灰裝進過濾袋中進行多次煮沸處理以去除雜質。接著把過濾后的灰燼溶解于水中靜置沉淀,除去所有懸浮物質后即可獲得可用于浸泡糯米的天然堿水。
接下來需要用箬葉或棕櫚葉經過軟化和蒸煮消毒過程作為包裹粽子的材料。然后將準備好的布荊草木灰濾出清水來浸泡精選的農家米粒。

再者,把洗凈并瀝干水分的糯米與一定比例的純天然灰水混合在一個容器里進行一整夜的浸泡處理,之后瀝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開始包粽子。通常情況下,一兩左右的米可以制作出2到3個涼粽。

然后將已經包裹好的粽子用棕櫚葉緊緊綁扎后放入鍋中煮大約4至5個小時。
最后當粽子煮熟之后,它們會呈現出淡淡的金黃色澤。食用時只需蘸取蜂蜜或白糖即可享用美味的灰水粽,亦或是直接將其沾上糖漿食用。這道涼粽不僅帶有獨特的米粽葉香甜味道,而且口感軟糯而不膩口。
客家梅州大埔縣在舉辦各種活動期間,灰水粽是一道不容錯過的美食選擇。它選用天然原材料,并采用傳統的手工制作工藝,通過清香的粽葉與布荊草木灰提取出的澄清堿水完美結合在一起,最終呈現出香甜軟糯、清淡適宜且令人回味無窮的獨特風味。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