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為村中老人做飯,背后動機引發爭議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6-18
最近幾個月,在社交媒體上興起了一股為村里的老人免費提供美食的熱潮。一些年輕人開著餐車前往附近的村子,用大鍋給老人們烹飪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包括肘子、紅燒肉、雞塊等豐富的硬菜。
為了確保資源能夠合理分配,他們設立了門檻:只有年齡達到75歲以上的老人才能領取飯票,并憑票就餐。這種做法雖然看起來充滿愛心,但實際上卻引發了人們對于其真實動機的質疑。
每天為數百位老人提供美食所需的成本相當高,食材包括很多普通人也難以負擔的大蝦、肘子和排骨等高檔菜品,再加上人工費、燃氣費以及油費和其他開銷,這些博主們是否真的愿意自掏腰包來支持這項公益行動呢?這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點。
在短視頻盛行的時代,流量變得至關重要。一些博主通過這種形式來吸引粉絲關注,并迅速積累大量用戶群體。他們還經常提出令人感到不適的問題,比如“幾十年沒吃過紅燒肉嗎?”或“見過茶葉蛋嗎?”這些問題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爭議。
一位自稱是發起人的博主,在短短三個月內就獲得了超過30萬的粉絲支持,這讓許多真正用心制作內容的短視頻創作者羨慕不已。然而,這種模式也催生了其他模仿者加入其中,例如綏化的“小北京”、威海的“小賀”和日照的大龍等。
尤其是“威海小賀”,雖然起步較晚,卻憑借47條視頻迅速吸引了211萬粉絲的關注。他們采用類似的方法來吸引流量,并通過與贊助商的合作來進行商業推廣。然而,這種做法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是為了純粹的慈善而行動呢?
最近,“威海小賀”公開承認了自己的商業合作模式,并且表示有老板的支持才得以維持下去。這表明他們的初衷并非完全出于無私奉獻。
在近期發布的視頻中,“威海小賀”已經直接指出自己得到了贊助商的幫助,從而減少了成本壓力。然而,這種行為是否違背了最初的慈善承諾呢?
最初承諾要持續至少一年的“流動小廚”,最近卻刪除了自己的所有作品,并表示這條路行不通了。

雖然大家對這些為老人提供免費餐食的行為感到支持和鼓勵,但同時也提醒我們要警惕那些借公益之名謀取私利的行為。我們應該避免讓無辜的老人們卷入這種爭議中去。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