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淮揚菜的根源:揚州為何力證其正統地位?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7-18
探尋淮揚菜的奧秘:為何揚州獨樹一幟?
提及淮揚菜,不禁讓人想起從杭州至天津的繁華地帶,那些隱匿在老城區、古碼頭的老字號餐館。在這些傳統的菜肴中,我們常能發現許多做法相似的特色菜品,如炒肉絲、炒豬肝、炒腰花、炒魷魚,以及糖醋排骨、糖醋魚、糖醋里脊等。這些菜肴之所以酸、甜味濃,源于京杭大運河上的漕船、商船和商賈們根據自己的口味所形成的碼頭菜或航幫菜。
南北走向的京杭大運河四大名都分別是杭州、蘇州、揚州和淮安。其中,離京城最近的淮安地處水陸交通要道,被譽為“南船北馬,守江必守淮”。淮安位于江淮平原腹地,是南北分界線中心,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杰地靈。市中心有顯赫一時的漕運總督府部院遺址公園,當時官員及駐軍最高時達一萬兩千人。
除了鎮淮樓,河下古鎮也聞名遐邇,是明清時期景德鎮、龍泉兩大官窯的管理機構所在地。清江浦曾是河督府所在地,現在的清宴園就是當時的后花園,其中有一座與頤和園相似的石舫。清江浦是一座易守難攻的水城,四面環水,城北就是京航大運河。縣衙位于城北漕市口,北門橋過去是木制吊橋。城內還有天下聞名的漕糧糧倉——風濟倉。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漕運碼頭——大閘口、浦樓,連大明正德皇帝都曾流連忘返。此外,還有鑄幣局和大名鼎鼎的慈云寺,當年慈禧太后就是從這里進京參加選秀的。她認為這里是她的福地,因此后來在頤和園和大同又修建了兩座慈云寺。

如今,淮安市正吹響“崛起江淮”的號角。作為全省高速公路、內河航運、高鐵里程最多的交通樞紐,以及正在改擴建中的漣水機場,從過去的“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常規制造業正在向智慧城市轉變。大量高科技企業正在形成產業集群,一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新的活力。

聞名中外的以河鮮、湖鮮為主的淮揚菜,以其高度還原新鮮食材本身的鮮美和香氣而著稱。其中的代表菜品如“軟兜長魚”、“開洋蒲菜”、“朱橋甲魚羹”、“輕工肉圓”、“長魚面”等,這些地理標志名菜必將被全世界的食客、游客接受和喜愛。
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來中國游覽觀光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衷心祝愿以淮安、揚州等“淮揚菜”美食圈越來越好!真是:海納百川地,笑迎四方客!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