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舟山:傳統老字號的美食之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7-20
那些堅守在傳承老字號前線的傳人,內心深處滿是對傳統工藝的不懈追求。
【第一家】
寧波莊永大年糕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已經歷了129年的風雨洗禮。其實早在那時,莊氏家族就已經開始投身于年糕的制作中,并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工藝流程。直到1895年,正式以“莊永大”字號面世。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傳承與創新,今天的莊永大年糕在保持傳統手藝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以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提高效率。
莊永大年糕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水磨年糕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年糕以獨特的香、糯、軟、松、韌口感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即便如此,莊永大年糕并未故步自封,而是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和消費者口味的變化,產品種類也日益豐富多樣,包括切片年糕、火鍋年糕、韓式年糕、年糕團、糯米塊等多種規格和形式。

【第二家】
溫嶺澄川白鲞的制作技藝始于19世紀初,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在當地流傳著一句佳話:“天下白鲞數臺州,臺州白鲞出松門。” 松門白鲞以其獨有的美味和獨特的加工工藝,享譽海內外。它具有“腌得咸,洗得淡,曬得干,色灰白中帶淡黃,味臻美”的特點,口感鮮香酥糯、油而不膩、鮮咸恰到好處。2009年,“松門白鲞加工技藝”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更是榮獲“浙江老字號”的稱號。
澄川白鲞的傳統工藝歷史悠久,對原料的選擇和制作技巧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從選料到剖、腌、洗、曬、包,每一步工序都經過精心打磨。通過與鹽的深度結合、陽光的充分曝曬以及時間的沉淀,澄川白鲞去除了寒性,消減了腥氣,最終形成了肉質柔軟、風味獨特的產品,適合四季食用。
【第三家】
舟山冠素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22年,當時由“不肯去觀音院”供奉者的后代張金友開設了“張德興糕餅鋪”。1948年,苗偉中在愛人的舅舅張金友的指導下,進入“張德興糕餅鋪”學習技藝,最終得到真傳。1950年,苗偉中正式接手店鋪,并于1953年將其更名為“冠素堂”。店名的選擇蘊含深意:以素聞名,以素得冠,專做觀音餅素食糕點。冠素堂的觀音餅口感酥松、細膩柔軟,甜而不膩,深受香客和食客的喜愛。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冠素堂已經成長為一家集觀音餅傳統旅游產品和西式糕點系列產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食品企業。觀音餅的傳統技藝也通過四代人的傳承得以保留,使得這份經典的味道得以延續至今。觀音餅的制作技藝先后被列入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舟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