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音樂基礎術語與概念詳解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6|發布時間:2024-07-23
1: 音調(Pitch):音樂中音的高低。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 音色(Timbre):不同樂器或聲音來源發出的相同音調和音量的聲音具有的獨特特征。它決定了聲音的本質和個性。
3: 旋律(Melody):音樂中一系列有組織的音高。
4: 和聲(Harmony):兩個或更多音高同時或相繼出現,產生的音響效果。
5: 節奏(Rhythm):音樂中的時間結構,包括音符長度、音符間的間隙以及音樂的速度。
6: 動態(Dynamics):音樂中聲音的強弱變化。例如“p”表示輕,“f”表示響。
7: 樂句(Phrase):旋律的一個組成部分,通常具有獨立的構思和表達。
8: 段落(Section):一首音樂作品中的一個部分,可能包含多個樂句,形成完整的主題或想法。
9: 樂器組(Instrumentation):音樂作品中使用的樂器種類和數量。
10: 調性(Tonicity):以某個音為中心構建的音樂結構,決定音樂的整體色彩和情感表達。
11: 音階(Scale):音符按照特定順序排列的一系列音,如大調、小調等。
12: 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常用于民族音樂中。
13: 大調(Major Mode):以全音為主導的七聲調式,色彩較為明亮。
14: 小調(Minor Mode):以半音和全音結合的七聲調式,色彩較暗淡,常表達悲傷情緒。
15: 純律(Just Intonation):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系為純音程,不便于轉調。
16: 主音(Key-Note):調式音階中的第一個音,決定了調式的性質。
17: 半音、全音(Semi Tone, Whole Tone):八度內分成的等份單位,兩個半音等于一個全音。
18: 協和與不協和音程(Consonance, Dissonance):根據聽感和諧程度劃分的音程類型。
19: 音程(Interval):兩音之間的距離,以“度”為計算單位,有純、大、小等不同種類。
20: 十二音體系(Twelve-Tone System):現代音樂創作手法,將十二個半音平等地對待,不再受限于傳統調性和和聲。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