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無窮的八十年代美食——蘿卜豬油渣扁食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5-08
回味八十年代的美食:蘿卜豬油渣扁食
常言道:“饑餓時糠甜如蜜,飽腹后蜜亦平淡”,這句話的確蘊含了一些生活哲理。
過去那些粗糙的食物,如花生殼、稻谷殼磨碎后的糠,干紅薯藤等,雖然常被用來喂養家畜以填飽它們的肚子,但實質上營養價值有限。若不添加剩飯、剩菜、麩皮或豆粕,連豬都不愿進食。然而,當人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饑餓后,這些食物卻能帶來甜蜜的滋味。

就在前些日子,小雪時節來臨,為防止蘿卜受凍,家鄉田里的蘿卜早早被搬回了家。這讓我回憶起兒時的一款美食——蘿卜豬油渣扁食,于是我嘗試在網路上下單購買。然而送到后,我嘗了一口,卻感覺難以下咽。餃子皮粘膩且缺乏口感,餡料中有硬物感,香氣也不如記憶中的濃郁。或許是因為在杭州娃哈哈的生活使我習慣了更豐富的飲食,使得我的口味變得挑剔了。
回想起那個八十年代的童年,家庭條件艱苦,一家人共享大鍋飯。每當蘿卜豐收后,家里會買幾斤便宜的肥肉,用豬油熬制出香濃的油渣,那種香味至今令人難以忘懷。然而,每次油渣一出,我們小孩就會爭著品嘗,但總會被大人責備,說這些是用來與蘿卜一起剁碎包扁食的。

盡管都是以蘿卜為餡料,但加入少許豬油渣后,味道卻截然不同,分外誘人。即便花費大量時間包制扁食,也往往供不應求,得爭搶著吃,否則可能連第二碗都嘗不到。
奶奶作為家中的經濟管理者,總是精打細算:“面疙瘩制作簡單省事,而撈面條卻耗時費力,一頓扁食的開銷足以讓家庭貧窮半世。”她的話語在耳邊回響,使得平日里包扁食成為一種奢侈,只有到了過年才能享受這難得的美食,它變成了一種渴望和期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