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先生有后,將如何面對這些狀況?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8-14
如果蔡先生有后,將如何面對這些狀況?
蔡瀾辭世,品牌離別信被指“軟文”,餐廳食安舊聞再引關注
2025年6月25日,83歲的香港美食家蔡瀾離世。兩天后,其名下餐飲品牌“蔡瀾點心”在微博發布《來自蔡瀾先生的信》,稱此為蔡瀾2023年底托付、囑其身后公開的“離別信”。然而,這封信迅速引發廣泛質疑——信中大篇幅描述“蔡瀾點心”與“蔡瀾PHD”品牌創立過程,詳述蔡瀾如何被“誼子”王力加夫婦的“餐飲熱誠”打動、在深圳建立實驗基地測試菜品等細節,卻鮮見對生命或美食的哲思。網友痛批:“這是先生的離別信還是企業的軟文?”

爭議焦點在于該信強烈的商業屬性與蔡瀾生前文風的割裂。信中反復強調品牌“平、靚、正”(價格平實、品質優良、賣相好看)的原則,被網友指責為“經營報告式文案”,與其豁達通透的文學形象嚴重不符。更耐人尋味的是,“蔡瀾點心”商標申請于2024年3月,歸屬深圳力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卻顯示“0人員工”,法定代表人亦非信中提及的“誼子”王力加。商業運作的復雜性浮出水面,令公眾對信件真實性存疑。

風波之下,蔡瀾餐廳的食品安全舊聞再被翻出。2023年,上海新天地門店有消費者**從蠔油生菜中吃出5厘米蚯蚓**,門店辯稱“因采購無農藥菜品,清洗疏漏所致”,遭網友反問:“是根本沒洗菜吧?” 同年該品牌上海分店還因點心含“透明硬狀異物”被罰款5萬元。這些事件與蔡瀾本人對美食的嚴苛追求形成刺眼反差——他曾在隨筆中強調,自己宣傳餐廳是因“生意好則食材鮮”,且最重“老字號照價收費、水照保”的誠信。這些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浮現,與蔡瀾離世后品牌的商業運作方式不符。他的名字所維系的商業價值與消費者信任正面臨雙重拷問。當“離別信”淪為品牌公關的爭議載體,而食安問題陰影未散,這位美食家“敬人一尺,還人一丈”的初心,已在商業浪潮中漸不可聞。



(責任編輯:佚名)